□本报记者/谢慧变
11月8日,必赢766net手机版农学院教师赵宝龙刚上完课走出教室打开手机,微信提示声“争先恐后”往外冒,“@赵老师,最近降温,大棚里面温度要控制在多少度?”“@赵老师,你看这个图片,棚里草莓的长势正常吗?”……
赵宝龙在校园里的长凳上坐下,开始逐一回复。
类似这样的场景,是赵宝龙的日常。
“这样不累吗?”赵宝龙回答:“累,但当你看到农民掌握了技术,收入一年比一年多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赵宝龙除了承担必赢766net手机版农学院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外,还是该校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中的一员。每年有近3个月时间在基层,回到学校赵宝龙就通过微信或电话对农民进行“远程指导”。
兵团第九师162团职工李朝海是赵宝龙的“忠实粉丝”,每次赵宝龙引入的新品种,他总是抢着试种。2010年,李朝海家里仅有2个大棚,如今有十几个,种了葡萄、桃树和草莓。他说:“有赵老师在,种啥我都放心。”
眼下,在162团,像李朝海一样对赵宝龙“放心”的职工有很多。然而开始的时候可不是这样。
2010年,赵宝龙受必赢766net手机版委派到兵团第九师162团和163团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此前,162团和163团大部分职工以种植大棚蔬菜为主,但苦于菜价不稳定,收入难有保障。赵宝龙来了后,经过调研发现,九师发展设施农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毗邻口岸的地缘优势,于是提出发展设施果树,并建议以种植桃树、葡萄和草莓为主。
之后,赵宝龙开始组织职工进行培训。然而,设施果树见效慢,最快也要等一年,很多职工犹豫了。赵宝龙就带领几户敢于尝试的职工进行试种,并对种植的职工加强技术指导,在果树生长的关键环节,他深入每一个种植户的大棚里,手把手教他们定干、抹芽、修枝及施肥等管理措施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0年,162团职工万德强种了一棚桃树,因为不善管理,第二年不仅没结果,而且树形凌乱,长势失衡。在赵宝龙的指导下,2012年,万德强家的桃子收获了800公斤,卖了近1万元。
见到效益后,尝试种植设施果树的职工越来越多。截至目前,九师设施果树种植大棚有2000多个。此外,赵宝龙还在162团示范推广种植秋延后桃和秋延后葡萄,每年大棚产值均在万元以上,亩产值达到两万元以上,比温室其他品种净利润提高20%左右。因此,大棚葡萄和桃树延迟栽培在塔城地区也有了一定的推广面积。目前,设施果树已成为九师职工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赵宝龙还时常组织村民和职工开展科技之冬技术培训,每次培训,只要条件允许,他都会带着农民和职工到田间地头,面对面讲,手把手指导。“通过现场一步一步演示,效果更明显。”赵宝龙说。目前,赵宝龙带领的科技服务团队还辐射到南疆墨玉县、阿瓦提县、225团、47团等地方和团场,极大地促进了南疆林果产业的发展。
为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果树种植技术,赵宝龙还带领团队将果树栽培新技术进行集成,先后编写了一系列通俗易懂的“土教材”,得到了团场广大职工的认可。现在,赵宝龙成了团场的“名人”,在他看来,自己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他说,农业技术推广的关键在示范,希望下一步能够依托合作社,加强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民尝到依靠技术增收的甜头。
■编辑点评
赵宝龙既要教学生,还要深入田间地头给农民讲课。我们常说,“扶贫先扶智”,“智”从何来?智就是农民掌握的一技之长。如今,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关键阶段,需要更多像赵宝龙一样的人。平日里,他们是实验室里的学者、教授,农忙时节就变成了农民,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民家中,手把手教、面对面讲,把农民的需求变成自己的研究方向,把科研成果实实在在写在大地上。
来源:新疆日报2019年11月18日第2版 http://wap.xjdaily.com/xjrb/20191118/144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