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有人提到,棉花植株高度要达到1.2米,这个高了,要控制在1米以下,密度提高了,高度就要降下来。有人提到亩产目标300公斤,我觉得你们今年可以定在350公斤……”
在4月9日举行的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院士)示范基地建设视频会议上,专家组组长、必赢766net手机版机械电气工程学院陈学庚院士通过互联网对河北、山东等地的棉花春耕播种工作进行了技术指导。
“特殊时期,只能通过互联网沟通,以往我们都是在现场指导。”没能亲眼看着春耕准备工作的进行以及到现场交流,陈学庚院士有点遗憾。
2017年10月,为解决黄河流域棉花生产成本过高、种植面积下滑等问题,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总站联合农业农村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组棉花专业组(陈学庚院士任组长),在河北、山东共建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
在陈学庚院士主持下,示范基地引进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充分结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开展试验示范,集成创新生产技术模式,推进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
全新的棉花播种模式和管理方式使这场从“不能理解”“内地不能这样种棉花”的一片反对声中开始的棉花生产,实现了从最初每个示范区200亩地“求着人干”,到棉农“拿出土地要求带着干”,用增产增收证明了新疆兵团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在我国内地传统棉区规模化推广可行。
“棉花种植是兵团的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兵团作为全国农业机械化推广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有责任、有能力把先进生产模式、经验推广出去。” 陈学庚院士从事农业机械研究和推广工作50多年,常年带领团队进行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的建设和大面积推广应用,身体力行进行推广工作。
自从河北、山东的示范基地建立后,他每年都要在棉花生长收获的关键节点来回“飞”个五六次,组织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今年,河北省南宫市、山东省利津县、滨州市滨城区、无棣县计划建设1300亩示范基地,开展激光平地、北斗导航精量播种、对行深施肥、变量喷药、水肥一体化灌溉、机械打顶、残膜回收、机械采棉等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装备试验示范,目标是亩产籽棉400公斤、亩均节本增收1000元。
“希望在连续3年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对项目成效进行认真总结提炼,探索出适宜的机械化技术路线、机具配套方案和推广模式,为黄河流域棉花生产恢复性发展提供机械化技术支撑。”农业农村部农机鉴定总站、农机推广总站副站长徐振兴说。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瑟 通讯员 薄晓岭)